-
試驗研究 球墨鑄鐵電弧堆焊熱影響區組織演變規律研究 ? 曾大新,何中璞,史秋月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銅結晶器激光熔覆鐵鈷梯度層組織及性能研究 ? 王志浩,蘇科勇,杜學山,孫玉福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多元合金化對25Cr 高鉻鑄鐵的熱力學 及動力學的影響 ? 宋紹峰1,楊 陽1,孫匯彬1,劉秀珍1,張 濤1,李秀蘭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有色合金 鋁熔體中Al2O3 與Fe 和Mn 相互作用的 分子動力學模擬與實驗驗證 ? 王博雯1,傅高升1,2,陳鴻玲1,宋莉莉1,王火生3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擠壓成形及熱處理對過共晶Al-15Si 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 劉 濤,游志勇,趙薛生,馬振星,于 杰,王 彬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應變率對Al-7.0Si-0.3Mg 合金室溫及 低溫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 ? 石皋蓮,馬廣輝,耿 哲,丁云鵬,劉 海,金玉靜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主元素改變對Al-Zn-Mg-Cu-Er-Sc-Zr 合金顯微組織與腐蝕性能的影響 ? 王少華1,湯中英1,武曉輝2,邢清源1,孟令剛2,張興國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變質處理對A356 合金組織及 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 ? 曾凡嬌,李便霞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Mg 含量對體育器材用Al-6Zn-xMg-0.5Cu-0.1Zr 鑄造鋁合金組織及性能的影響 ? 翟 歡1,李廣宇2,蔣文明2,于 洋2,魏慧欣3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造型材料 礦化劑對陶瓷型芯性能的影響 ? 陳天賜1,2,李喬磊2,3,張 輝1,張朝威2,梁靜靜2,4,李金國2,4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一種鑄鐵用水基消失模涂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 王天寶1,袁 博2,黃建波3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改性磷酸鹽粘結劑熱硬砂性能研究 ? 譚青煥1,2,張友壽1,2,夏 露1,2 ,駱志鵬1,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工藝技術 一種復雜薄壁低溫球鐵齒輪箱體鑄造工藝研究 ? 肖恭林,穆彥青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一種高強度蠕鐵缸體的試制 ? 吳豪瓊1,張智源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鈦合金鑄造用金屬鑄型研究 ? 陳曉明1,張愛博1,侯 斌2,閆 平1,崔亞迪1,張立龍1,李嘉偉1,梅新民1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基于3D 打印技術的氣缸蓋自補縮 低壓鑄造工藝優化研究 ? 劉士淵,楊成龍,黃雪楓,徐 宏,毛宏奎,張國偉,柴建麗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高性能復雜柴油發動機缸蓋鑄造工藝研究 ? 李澤華1,馮志軍1,李宇飛1,辛世偉1,劉文龍1,劉 丹1,馬英博1,胡定云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基于超臨界火電機組鑄造高壓管道 相控陣檢測可檢性研究 ? 李 陽,鄧 韜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船用四聯彎管閥箱的砂型鑄造工藝 ? 夏久林1,楊為勤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人才培養 《金屬液態成型原理》課程專創融合的 教學改革與實踐 ? 向青春,楊紅旺,張 偉,李廣龍,王 峰,曲迎東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
試驗研究 球墨鑄鐵電弧堆焊熱影響區組織演變規律研究 ? 曾大新,何中璞,史秋月 用OM、SEM和EDS觀測球墨鑄鐵電弧堆焊Fe基合金的熱影響區微觀組織及元素偏析,對微觀組織的演變過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球墨鑄鐵在堆焊熱循環下組織發生變化的熱影響區域可分成部分熔化區和奧氏體化區,部分熔化區是快速加熱條件下石墨溶解到鐵基體的碳擴散不均勻而發生非平衡熔化而形成的,不需要固相線與液相線溫度區間存在,熔化發生在石墨球周圍,鐵液凝固時在石墨球周圍形成一層奧氏體和一層萊氏體的雙層殼型組織形態。奧氏體化區在加熱時珠光體和石墨球周圍的鐵素體首先發生奧氏體轉變,該奧氏體在隨后冷卻時轉變成為馬氏體;離石墨球遠處的鐵素體加熱時轉變成碳濃度較低的奧氏體或保持不變,低碳奧氏體冷卻時再轉變成為鐵素體,鐵素體球墨鑄鐵的奧氏體化區形成了石墨球周圍為馬氏體,余為鐵素體的組織。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銅結晶器激光熔覆鐵鈷梯度層組織及性能研究 ? 王志浩,蘇科勇,杜學山,孫玉福 為了提高銅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通過激光熔覆技術在銅合金(Cu-Cr-Zr)表面制備鐵鈷梯度涂層,利用SEM、EDS、XRD、磨損試驗機對熔覆層的顯微形貌、物相組成、顯微硬度和耐磨性能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梯度熔覆層組織致密,無氣孔裂紋等缺陷,工作層物相由γ-Co(面心立方)固溶體、Cr4Ni15W、Fe0.64Ni0.36、CoCx和Cr23C6等組成,顯微硬度呈現梯度式變化,鈷基熔覆層平均顯微硬度HV0.2 417.3,較銅基體提高約3.76倍,耐磨性同顯微硬度呈現正比例關系,粘著磨損大量減少,只有少量的微觀切削,磨粒磨損減弱,熔覆層呈現較好的耐磨性。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多元合金化對25Cr 高鉻鑄鐵的熱力學 及動力學的影響 ? 宋紹峰1,楊 陽1,孫匯彬1,劉秀珍1,張 濤1,李秀蘭2 探討了V、Ti、Nb、Mo多元合金化對25Cr高鉻鑄鐵凝固熱力學及動力學的影響。分析表明,隨合金元素含量增加,產生MxC型高熔點碳化物的熱力學吉布斯自由能ΔG對溫度變化的敏感性、依賴度降低,而形成鉻碳化物的反應吉布斯自由能ΔG對溫度的依賴度基本不變。內生高熔點MxC型碳化物的熱力學傾向隨合金元素含量增加而加強,強碳化物形成元素對碳原子的相互牽引交錯競爭增強。凝固過程中碳原子偏摩爾勢能、活度降低增強了擴散壁壘,碳原子主要以空位、間隙機制擴散。合金化元素相互間承受各向牽制力致使團簇聚集阻力增強,熱力學條件滿足時某些MxC型高熔點碳化物的動力學條件不一定滿足。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有色合金 鋁熔體中Al2O3 與Fe 和Mn 相互作用的 分子動力學模擬與實驗驗證 ? 王博雯1,傅高升1,2,陳鴻玲1,宋莉莉1,王火生3 采用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研究了鋁熔體中Al2O3與Fe和Mn的相互作用關系,從均方位移、徑向分布函數、配位數等方面分析了Al2O3對鋁熔體中Fe和Mn擴散行為的影響。模擬結果表明:鋁熔體中的Al2O3阻礙了Fe和Mn在熔體中的擴散并促使Fe和Mn在其表面偏聚,在模擬條件下,Al2O3含量越高,Fe和Mn的偏聚現象越明顯,富Fe相越容易形成,Mn的變質作用被削弱,反之亦然。試驗結果表明:ZL108合金中的Al2O3可作為異質基底促進富Fe相的形核和生長。經高效熔劑凈化處理后,合金中的Al2O3含量降幅(除雜率)達70.54%,與未處理相比,富Fe相形貌由粗大板片狀轉變為細小魚骨狀,較彌散地分布在晶界處,名義尺寸由43.2 μm 降低到14.7 μm,富Fe相數量有明顯減少、含量(面積百分數)由未處理時的6.84%降低到2.61%,說明Al2O3含量越低,富Fe相越不容易形成,與模擬結果相吻合。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擠壓成形及熱處理對過共晶Al-15Si 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 劉 濤,游志勇,趙薛生,馬振星,于 杰,王 彬 采用金屬型鑄造及擠壓鑄造兩種工藝制備了過共晶Al-15Si合金,再經過固溶時效熱處理(T6),觀察其組織與性能。結果表明,擠壓鑄造及T6熱處理均可改善并提高該合金的組織和性能。相比金屬型鑄造,擠壓鑄造后,合金微觀組織中各相均得以不同程度的細化,且出現了初生α-Al枝晶,合金抗拉強度由255 MPa提升到278 MPa,硬度由HV81.7提高到HV93.7。T6熱處理后,合金微觀組織形貌趨于圓整化,金屬型合金抗拉強度提升至315 MPa,硬度提高至HV96.2,而擠壓合金抗拉強度提升至341 MPa,硬度值提高到HV107.3。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應變率對Al-7.0Si-0.3Mg 合金室溫及 低溫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 ? 石皋蓮,馬廣輝,耿 哲,丁云鵬,劉 海,金玉靜 為了研究應變率對Al-7.0Si-0.3Mg合金在室溫和低溫的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對Al-7.0Si-0.3Mg合金分別在室溫(20 ℃)和低溫(-60 ℃)環境下應變率范圍為1.4×10-4~1.4×10-1 s-1的拉伸力學性能進行研究,分析斷裂微觀組織形貌,揭示合金斷裂失效機理。結果表明:應變速率由1.4×10-4 s-1到1.4×10-1 s-1時,Al-7.0Si-0.3Mg合金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升高,而伸長率下降。合金的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受溫度的影響逐漸減弱。當應變速率為1.4×10-4 s-1時,擴展路徑由45°切應力方向向水平方向轉變,呈現鋸齒狀分布,且溫度越低鋸齒狀越崎嶇。Al-7.0Si-0.3Mg合金在塑性變形過程中位錯會形成Frank-Read位錯源。低溫環境和基體缺陷的共同作用將加速大量裂紋的萌生與擴展,從而降低Al-7.0Si-0.3Mg合金的力學性能。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主元素改變對Al-Zn-Mg-Cu-Er-Sc-Zr 合金顯微組織與腐蝕性能的影響 ? 王少華1,湯中英1,武曉輝2,邢清源1,孟令剛2,張興國2 以自制的Al-Zn-Mg-Cu-Er-Sc-Zr鋁合金為基礎,通過調整主元素Zn、Mg、Cu的含量研究了三者與外加微量Er元素交互作用下的合金組織演變過程及其對合金腐蝕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Cu的加入可與Er在晶界形成大量的顆粒狀Al8Cu4Er相,而Zn、Mg含量的增加可使顆粒狀Al8Cu4Er相轉變為粗大塊狀相。顆粒狀Al8Cu4Er相具有更高的耐腐蝕性能,其點蝕坑深度明顯低于無Cu合金的殘余相,且無晶間腐蝕發生。Cu元素的加入將大量Er元素固定于晶界,影響了合金在不同狀態下的抗剝落腐蝕性能。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變質處理對A356 合金組織及 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 ? 曾凡嬌,李便霞 研究了Sr變質對A356合金組織及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0.04%Sr可顯著細化共晶硅形貌,使其由未變質鑄態下的針片狀和板條狀轉變為細小的顆粒狀和蠕蟲狀。合金布氏硬度(HBW)由未變質時的46.3提高到了58.8,硬度值提高了27%。經0.04%Sr變質后的合金,試樣表面磨損形貌較為平滑,犁溝和磨痕淺而細小,并逐漸消失,局部區域出現微小的剝落坑和剝落區,磨損形貌有磨削剝落和粘著痕跡,磨損機制為微小磨粒磨損和粘著磨損。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Mg 含量對體育器材用Al-6Zn-xMg-0.5Cu-0.1Zr 鑄造鋁合金組織及性能的影響 ? 翟 歡1,李廣宇2,蔣文明2,于 洋2,魏慧欣3 采用金屬型鑄造工藝制備了體育器材用Al-6Zn-xMg-0.5Cu-0.1Zr(x=1.4-2.6)鋁合金,研究了Mg含量對其組織和性能的影響。研究發現,隨著Mg含量的增加,鑄態下合金的晶粒尺寸逐漸減小,第二相主要由連續網狀的MgZn2相和彌散分布的圓形Al2MgCu相組成。熱處理后,第二相大部分固溶于基體中,只有少量時效析出相以細小的長條狀彌散分布在基體中,但是當Mg含量到2.6%時,合金中仍然存在大量第二相。T6熱處理后合金的拉伸強度和屈服強度隨著Mg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減小,當Mg含量為2.0%時,拉伸強度和屈服強度較高,分別為470.8 MPa和218.9 MPa,相比于Mg含量為2.6 %的試樣分別提高了21.2%和13.3%。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造型材料 礦化劑對陶瓷型芯性能的影響 ? 陳天賜1,2,李喬磊2,3,張 輝1,張朝威2,梁靜靜2,4,李金國2,4 高溫合金空心葉片是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關鍵部件,而陶瓷型芯是形成葉片空心內腔的過渡部件,其性能直接影響空心葉片的精度和成品率。目前,高溫合金葉片內腔冷卻流道日益復雜,對陶瓷型芯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研究綜合性能更加優良的陶瓷型芯。概述了國內外礦化劑對陶瓷型芯性能的影響規律,歸納了礦化機理,綜述了目前的研究現狀,對未來礦化劑增強陶瓷型芯性能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一種鑄鐵用水基消失模涂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 王天寶1,袁 博2,黃建波3 選用亞鋁晶石粉、滑石粉、高嶺土、冰晶石粉作為復合耐火骨料,以快干硅溶膠和聚乙烯醇(PVA)作為復合粘結劑,木質素磺酸鈉和凹凸棒土作為復合懸浮劑,采用正交試驗法和極差分析法確定了鑄鐵用水基消失模涂料中各組分的配比。通過對涂料各項性能進行測定、以及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涂層的微觀形貌和組織特征分析發現,涂料綜合性能良好。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改性磷酸鹽粘結劑熱硬砂性能研究 ? 譚青煥1,2,張友壽1,2,夏 露1,2 ,駱志鵬1,2 通過添加堿性有機物對現有的磷酸鹽粘結劑進行改性,制備型砂,采用射芯機制樣,模具加熱使試樣固化成形。研究了改性物質及中和度對粘結劑的粘度、型砂的流動性、型砂試樣的強度、抗吸濕性、型砂的潰散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堿性有機物改性磷酸鹽粘結劑,一方面能提高型砂試樣的強度和抗吸濕性,試樣在相對濕度為45%~60%時的即時抗拉強度達1.88 MPa;另一方面粘結劑的粘度明顯地降低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型砂流動性。而粘結劑中和度的改變,對磷酸鹽粘結劑熱硬砂的固化時間和抗吸濕性也有較明顯的影響。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工藝技術 一種復雜薄壁低溫球鐵齒輪箱體鑄造工藝研究 ? 肖恭林,穆彥青 針對一種復雜薄壁低溫球鐵齒輪箱體進行了技術要求及結構分析,并對其熔煉工藝和鑄造工藝進行了研究?;贛AGMA分析軟件對其液態成形過程流動場、凝固場進行CAE分析,成功完成了其鑄造工藝開發。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一種高強度蠕鐵缸體的試制 ? 吳豪瓊1,張智源2 通過蠕鐵材料試驗,找到了蠕化劑和合金的合理加入范圍,保證蠕化率可以在85%左右,抗拉強度達到RT450。采用快速鑄造的方式開展蠕鐵缸體的試制,經解剖分析,蠕鐵缸體本體的蠕化率在80%~90%,抗拉強度大于450 MPa。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鈦合金鑄造用金屬鑄型研究 ? 陳曉明1,張愛博1,侯 斌2,閆 平1,崔亞迪1,張立龍1,李嘉偉1,梅新民1 金屬型工藝因具有模具加工污染小、可多次反復使用、生產效率高、批量生產時鑄件成本低,以及鑄件尺寸穩定、精度高等特點,被認為是鈦合金鑄件生產中潛力的工藝之一。然而,金屬型工藝的激冷作用較強,導致成形的鈦合金鑄件表面含有冷隔、流痕等缺陷,且金屬型工藝的使用壽命較短,限制了該工藝的廣泛應用。經研究表明,在鑄型內腔涂敷一層涂層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诖?,本文結合鈦合金用金屬型鑄型材料的界面導熱特性,研究了涂層制備工藝及其對鈦合金鑄件表面質量的影響。最終確定了的鈦合金金屬型鑄造工藝,顯著地提高了鈦合金鑄件的批量生產。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基于3D 打印技術的氣缸蓋自補縮 低壓鑄造工藝優化研究 ? 劉士淵,楊成龍,黃雪楓,徐 宏,毛宏奎,張國偉,柴建麗 某型號鋁合金氣缸蓋采用傳統低壓鑄造工藝生產時,噴油器孔附近頻繁出現氣孔和縮松缺陷,導致鑄件出現滲漏現象。采用MAGMA鑄造過程模擬仿真軟件對鑄造工藝進行模擬仿真優化,結合3D打印砂芯技術,通過優化鑄造工藝設計、調整低壓鑄造曲線,消除了鑄造缺陷,并提出了一種自補縮無加壓低壓鑄造工藝,提升氣缸蓋鑄造良品率,為氣缸蓋鑄造工藝提供新方向。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高性能復雜柴油發動機缸蓋鑄造工藝研究 ? 李澤華1,馮志軍1,李宇飛1,辛世偉1,劉文龍1,劉 丹1,馬英博1,胡定云2 針對ZL702A復雜柴油發動機缸蓋開展快速研制。通過缸蓋鑄件熱分析,設計砂型反重力鑄造工藝,并對鑄件充型凝固過程溫度場進行模擬,采用3DP技術快速制備砂型、砂芯,完成了缸蓋毛坯快速試制。分析了鑄件內腔孔隙形成原因,提出了缸蓋孔隙缺陷解決方案并通過實際澆注結果進行驗證。對鑄件本體組織、缺陷和性能進行了統計分析,隨著鑄件本體二次枝晶臂距從21 μm增加至56 μm,本體抗拉強度降低25 MPa,屈服強度降低6 MPa,伸長率也從8%降低至4.5%。當二次枝晶臂距在40~45 μm內,針孔等級從0上升至5級時,合金抗拉強度、屈服強度、伸長率均逐步降低,降幅分別為25 MPa、29 MPa、3.5%。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基于超臨界火電機組鑄造高壓管道 相控陣檢測可檢性研究 ? 李 陽,鄧 韜 為解決鑄造管道內部缺陷常規超聲檢測中缺陷分辨率差、不直觀、無法準確評定的問題,嘗試采用超聲相控陣技術替代常規超聲波進行檢測,通過模擬仿真、對比試塊驗證以及實際管道的檢測試驗,驗證了超聲相控陣技術在鑄造管道缺陷檢測中的優勢。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船用四聯彎管閥箱的砂型鑄造工藝 ? 夏久林1,楊為勤2 硅黃銅四聯彎管閥箱是潛器海水管路系統中的重要閥件,結構復雜,且要承受較高的水壓試驗,砂型鑄造時工藝難度較高,滲漏是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介紹了硅黃銅的特性,分析了四聯彎管閥箱的結構,給出了相應的工藝設計原則。針對四聯彎管閥箱的典型案例,深入討論了幾個問題:外型脫模及砂芯下芯;冒口補縮與冷鐵激冷;氧化夾雜的防止;砂芯的支撐定位及氣體導出;型芯砂工藝等。有效地避免了四聯彎管閥箱滲漏情況,成功地進行了批量生產。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人才培養 《金屬液態成型原理》課程專創融合的 教學改革與實踐 ? 向青春,楊紅旺,張 偉,李廣龍,王 峰,曲迎東 《金屬液態成型原理》課程一直是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之一。課程教學團隊針對以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強化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為目的,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實驗環節、考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了專創融合教學改革,提出了一套面向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和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的專創融合課程教學體系,并在近幾年的《金屬液態成型原理》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實踐和完善,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有效促進了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有機融合,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