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驗研究 鈦合金電子束冷床爐熔煉過程中硬α-TiN夾雜的溶解去除理論分析 ? 劉 源 岑孟江 陳 祥 張華偉 李言祥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鎳基鑄造高溫合金Mar-M247的高溫氧化行為 ? 潘苗苗 高振桓 鞏秀芳 隆 彬 楊功顯 宋小龍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抽拉速率對DD15單晶高溫合金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 史振學 劉世忠 李嘉榮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等溫淬火球墨鑄鐵精細結構分析 ? 韓 非 徐錦鋒 閆啟棟 王迎戰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鑄鋼?鑄鐵 ADI適宜碳硅量優化設計與控制 ? 龔文邦 劉金城 袁志剛 孫 利 張民堂 李 沖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包芯線種類及芯料鎂含量對球墨鑄鐵組織及性能的影響 ? 齊朋展 徐錦鋒 閆啟棟 李建峰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基于正交試驗法研究開發的缸蓋用灰鑄鐵材料 ? 李 濤 沙 羽 趙 勇 李金輝 郭 毅 于 珍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有色合金 原位Al2O3顆粒增強Al-20Si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微觀組織 ? 王光磊,曲迎東,李廣龍,周啟文,田 暢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Sr含量對Mg-7Sn-4Al-2Zn合金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 韓 寶,杜志強,張挨元,劉 江,王 瑞,劉躍輝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雜質含量對ZM5合金鑄件耐腐蝕性能的影響 ? 劉春霞,成亞丁,黃 進,虞 強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造型材料 鋁合金精密鑄造用硅灰石膏型材料制備與性能 ? 唐 驥 ,吳 瑾 ,劉志中 ,王 濤 ,李 笑 ,鞏甘雷 ,楊志剛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添加鋯英粉礦化劑的氧化鋁基陶瓷型芯試驗研究 ? 李 彪,婁延春,于 波,蘇貴橋,金 磊,宋照偉,丁 偉,高 穎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電熔莫來石含量對硅基陶瓷型芯性能的影響 ? 李寒松 ,玄偉東 ,潘文軒 ,任興孚 ,任忠鳴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工藝技術 雙金屬鑄焊復合輥套的制備工藝 ? 王 迪,榮守范,李丹丹,焦仁寶,李洪波,王俊發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基于CAE分析的復雜殼體壓鑄模具設計 ? 賈志欣 ,王子平 ,李繼強 ,劉立君 ,霍慶文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鑄造鋁合金車輪水冷模具的研究 ? 朱大智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雙驅動重卡用鑄鋼橋殼的工藝設計與改進 ? 于大威 ,喬景忠 ,高海燕 ,高占勇 ,華連庚 ,李 爽 ,楊 清 ,王 旭 ,宮偉祥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過濾網在砂型鑄造過程中的應用研究 ? 任現偉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
試驗研究 鈦合金電子束冷床爐熔煉過程中硬α-TiN夾雜的溶解去除理論分析 ? 劉 源 岑孟江 陳 祥 張華偉 李言祥 從理論上建立了鈦合金熔體中硬α-TiN夾雜的溶解模型,系統研究了電子束冷床爐熔 煉制備鈦及鈦合金鑄錠過程中熔煉工藝參數對夾雜溶解速率的影響,為α-TiN夾雜的去除奠 定了理論基礎。結果表明,熔體溫度是影響夾雜溶解速率的最主要因素,夾雜溶解速率隨熔 體溫度升高而快速增加,在1 950~2 300 K的范圍內時,α-TiN夾雜溶解速率在1.64~7.7 μm/s 范圍內。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鎳基鑄造高溫合金Mar-M247的高溫氧化行為 ? 潘苗苗 高振桓 鞏秀芳 隆 彬 楊功顯 宋小龍 研究了某工業重型燃氣輪機葉片材料Mar-M247合金在800 ℃和900 ℃的恒溫氧化行 為。結果表明,Mar-M247合金在兩個試驗溫度下的氧化動力學符合拋物線規律,并且均為 完全抗氧化級,Mar-M247合金的氧化激活能約為268.4 kJ·mol -1 ,氧化過程主要是由Cr 2 O 3 的 形成來控制。借助場發射掃描電鏡和能譜對氧化層組成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合金在800 ℃ 下氧化100 h后,氧化膜最外層為Cr 2 O 3 ,中間層為TiO 2 以及少量Ta 2 O 5 與HfO 2 ,內層為釘楔狀 的氧化物Al 2 O 3 ;而900 ℃下氧化100 h后,氧化膜最外層是NiO和CoO,中間層為相對致密的 Cr 2 O 3 和少量小塊狀不連續的TiO 2 、Ta 2 O 5 與HfO 2 ,內層為尺寸較大的釘楔狀氧化物Al 2 O 3 。內 氧化區和貧化層區域隨著氧化溫度的升高而擴大。 研究了某工業重型燃氣輪機葉片材料Mar-M247合金在800 ℃和900 ℃的恒溫氧化行 為。結果表明,Mar-M247合金在兩個試驗溫度下的氧化動力學符合拋物線規律,并且均為 完全抗氧化級,Mar-M247合金的氧化激活能約為268.4 kJ·mol -1 ,氧化過程主要是由Cr 2 O 3 的 形成來控制。借助場發射掃描電鏡和能譜對氧化層組成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合金在800 ℃ 下氧化100 h后,氧化膜最外層為Cr 2 O 3 ,中間層為TiO 2 以及少量Ta 2 O 5 與HfO 2 ,內層為釘楔狀 的氧化物Al 2 O 3 ;而900 ℃下氧化100 h后,氧化膜最外層是NiO和CoO,中間層為相對致密的 Cr 2 O 3 和少量小塊狀不連續的TiO 2 、Ta 2 O 5 與HfO 2 ,內層為尺寸較大的釘楔狀氧化物Al 2 O 3 。內 氧化區和貧化層區域隨著氧化溫度的升高而擴大。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抽拉速率對DD15單晶高溫合金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 史振學 劉世忠 李嘉榮 采用不同的抽拉速率制備了第四代單晶高溫合金DD15,研究了抽拉速率對合金組織和 力學性能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抽拉速率的增加,鑄態合金的一次枝晶間距和二次枝 晶間距減小,共晶含量增加,枝晶干和枝晶間的γ′相尺寸減小。不同抽拉速率合金熱處理后 都未見殘余共晶,隨著抽拉速率增加,γ′相尺寸稍有減小,γ′相立方化程度增加。合金的拉 伸性能和持久性能隨著抽拉速率的增加而升高。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等溫淬火球墨鑄鐵精細結構分析 ? 韓 非 徐錦鋒 閆啟棟 王迎戰 借助SEM和TEM探索了不同等溫淬火溫度下等溫淬火球墨鑄鐵(ADI)基體組織的精 細結構特征。結果表明,當等溫淬火溫度為280 ℃、330 ℃和380 ℃時,對應的ADI基體組織 分別由奧鐵體、奧鐵體+條狀奧氏體、奧鐵體+條狀奧氏體+塊狀奧氏體組成。隨著等溫淬火 溫度的升高,奧鐵體組織發生粗化,塊狀高碳奧氏體數量增多,且在奧氏體化溫度為920 ℃ 時,鐵素體針隨著奧氏體化保溫時間的延長而增長。同時,在普通光鏡下觀察到的奧鐵體組 織實則由位向大體平行或位向角約呈20°~25°的高碳奧氏體片和鐵素體片交錯組成,且在較 低溫度下等溫轉變得到的ADI基體中存在有一簇簇由位向大體平行的納米級高碳奧氏體薄片 和納米級鐵素體薄片相互交錯組成的極細奧鐵體組織,其數量隨著等溫轉變溫度的降低而增 多,在納米級高碳奧氏體薄片/針狀鐵素體薄片晶界處未有碳化物的生成,并且在相鄰兩簇極 細奧鐵體之間又夾含有位向角約呈20°~25°的奧鐵體組織。此外,在ADI基體組織中的鐵素 體薄片兩側的奧氏體中碳含量較高,且在沿垂直于鐵素體針生長方向上,奧氏體中碳含量隨 離開鐵素體/奧氏體晶界距離的增大逐漸減小,而在塊狀奧氏體內部,碳含量則呈“U”型分 布。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鑄鋼?鑄鐵 ADI適宜碳硅量優化設計與控制 ? 龔文邦 劉金城 袁志剛 孫 利 張民堂 李 沖 適宜碳硅含量是獲得優質等溫淬火球墨鑄鐵(ADI)的前提條件。分析研究了碳硅含 量對ADI鑄件凝固過程、奧氏體化過程、等溫淬火過程及其組織的影響。結果表明,ADI鑄 件適宜碳硅含量范圍較球墨鑄鐵更窄,一般為:3.4%~3.8%C、2.3%~2.7%Si;適宜碳硅含 量、合理的孕育球化及等溫淬火工藝是獲得ADI理想微觀組織及優異力學性能的關鍵。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包芯線種類及芯料鎂含量對球墨鑄鐵組織及性能的影響 ? 齊朋展 徐錦鋒 閆啟棟 李建峰 采用喂絲球化/孕育技術對原鐵液進行球化和孕育處理,研究了包芯線種類和鎂含量對 QT450-10球鐵中鎂的吸收率、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在其他工藝因素 和鎂含量確定的條件下,用合金料芯球化包芯線處理的鐵液中鎂的吸收率略高于混合料芯球 化包芯線,相對高出量在0.2%~8.2%。用兩種球化包芯線處理的鐵液球化率均在85%以上,石 墨大小6~7級,但混合料芯球化包芯線對應的鐵液球化率偏低、球數偏多、球徑偏小。隨著鎂 含量的增大,兩種球化包芯線對應的鎂的吸收率、球化率和球數均呈下降趨勢,而平均球徑 趨于增大。用混合料芯球化包芯線制備的球鐵的強度和硬度均較高,而塑韌性指標明顯低于 合金料芯球化包芯線。當芯料中鎂含量為15%時,用兩種球化包芯線均可獲得微觀組織和常 規力學性能合格的QT450-10球鐵材質。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基于正交試驗法研究開發的缸蓋用灰鑄鐵材料 ? 李 濤 沙 羽 趙 勇 李金輝 郭 毅 于 珍 運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案,通過四因素三水平的試驗數據,進行極差分析和合金元素對 性能的排序分析,開發出新型缸蓋用灰鑄鐵材料。結果表明:在不同合金成分的CuCrMoSn灰 鑄鐵中,片狀石墨形態各異(以A型石墨為主,局部出現少量的D、E型石墨),分布比較均 勻。CuCrMoSn合金元素可明顯強化基體的組織,改善基體中珠光體的含量,增加基體組織 中小尺寸的片狀石墨的數量,加大石墨的彎曲程度。綜合考慮硬度、抗拉強度、伸長率,用 于新型缸蓋的高強度灰鑄鐵的合金化元素的組合為:0.4%~0.8%Cu、0.2%~0.4% Cr、 0.4%~0.6% Mo、0~0.06% Sn。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有色合金 原位Al2O3顆粒增強Al-20Si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微觀組織 ? 王光磊,曲迎東,李廣龍,周啟文,田 暢 目前原位Al 2 O 3 顆粒對Al-Si合金組織性能的研究較多,但對過共晶Al-Si合金的研究較 少。本研究通過在半固態溫度區間下添加SiO 2 粉末制備Al 2 O 3(p) /Al-20Si復合材料,探究攪拌速 率、SiO 2 粉末添加量對Al-20Si合金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當攪拌速率為800 r/min時,Al 2 O 3 顆粒在基體中的分散效果最好;添加SiO 2 粉末與Al基體發生反應生成的Al 2 O 3 顆粒主要分布于 初生Si邊界處,可顯著抑制初生Si的生長,但當SiO 2 添加量增加到7%時,生成的Al 2 O 3 顆粒出 現了團聚現象。加入質量分數為5%的SiO 2 粉末所制備的Al 2 O 3(p) /Al-20Si復合材料組織中Al 2 O 3 顆粒均勻分布,硬度較基體合金提高了14%。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Sr含量對Mg-7Sn-4Al-2Zn合金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 韓 寶,杜志強,張挨元,劉 江,王 瑞,劉躍輝 采用OM、SEM、XRD、DTA和材料力學性能試驗機研究了Sr含量對Mg-7Sn-4Al-2Zn-xSr (x=0,1,2,3,4,5)合金組織、相組成、熔化行為、常溫和高溫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 表明:鑄態Mg-7Sn-4Al-2Zn合金主要由α-Mg、Mg 2 Sn以及β-Mg 17 Al 12 相組成。加入適量的Sr 后,合金中形成了彌散分布的SnMgSr相并細化了組織。當Sr含量為3wt%時,合金表現出 的常溫和高溫力學性能,合金的室溫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分別為197 MPa和5.6%;合金的高溫 (200 ℃)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分別為173 MPa和8.6%。合金的常、高溫力學性能的提高主要歸 因于晶粒細化和第二相彌散強化。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雜質含量對ZM5合金鑄件耐腐蝕性能的影響 ? 劉春霞,成亞丁,黃 進,虞 強 研究了相同工藝條件下Cu、Fe、Ni雜質含量對ZM5合金鑄件耐腐蝕性能的影響。在5% 的氯化鈉溶液中測試了不同雜質含量的ZM5合金鑄件的腐蝕速率,同時觀察了鑄件表面的腐 蝕形貌。結果表明:Cu、Fe和Ni三種雜質元素含量對ZM5合金鑄件抗腐蝕性具有較大影響; 隨著三種雜質元素含量的增加,鑄件的腐蝕速率增加。將Cu元素含量控制在0.015%以下, Fe元素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Ni元素含量控制在0.001%以下,可以保證ZM5合金鑄件具有 較高的耐腐蝕性能,隨著Cu、Fe、Ni等雜質含量的減少,鑄件腐蝕速率降低,耐腐蝕性能提 高。 研究了相同工藝條件下Cu、Fe、Ni雜質含量對ZM5合金鑄件耐腐蝕性能的影響。在5% 的氯化鈉溶液中測試了不同雜質含量的ZM5合金鑄件的腐蝕速率,同時觀察了鑄件表面的腐 蝕形貌。結果表明:Cu、Fe和Ni三種雜質元素含量對ZM5合金鑄件抗腐蝕性具有較大影響; 隨著三種雜質元素含量的增加,鑄件的腐蝕速率增加。將Cu元素含量控制在0.015%以下, Fe元素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Ni元素含量控制在0.001%以下,可以保證ZM5合金鑄件具有 較高的耐腐蝕性能,隨著Cu、Fe、Ni等雜質含量的減少,鑄件腐蝕速率降低,耐腐蝕性能提 高。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造型材料 鋁合金精密鑄造用硅灰石膏型材料制備與性能 ? 唐 驥 ,吳 瑾 ,劉志中 ,王 濤 ,李 笑 ,鞏甘雷 ,楊志剛 研究了鋁合金精密鑄造用硅灰石膏型材料的制備技術及其懸浮體的性能。硅灰石膏型 材料的懸浮體在100 s -1 剪切速率及300~400 mPa·s表觀粘度范圍內,可操作時間達到20 min以 上,滿足澆注工藝的要求。材料經澆注成形后加工成要求的形狀,測得的初凝抗折強度 為3.1 MPa,表面裂紋出現溫度大于500 ℃,熱膨脹在572 ℃時達到值。材料的物相由硅 灰石膏、鎂橄欖石和滑石組成。試驗表明材料滿足鋁合金精密鑄造的性能要求。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添加鋯英粉礦化劑的氧化鋁基陶瓷型芯試驗研究 ? 李 彪,婁延春,于 波,蘇貴橋,金 磊,宋照偉,丁 偉,高 穎 針對氧化鋁基陶瓷型芯不易燒結、脫芯困難的問題,采用電熔剛玉粉為型芯基體材 料,添加鋯英粉為礦化劑,研究了不同終燒溫度下氧化鋁基陶瓷型芯室溫和高溫性能。結合 型芯物相組成和斷口形貌觀測結果,分析了高溫燒結過程中莫來石的形成機理,確定了型芯 的適宜終燒溫度為1 420 ℃。采用制備的氧化鋁基陶瓷型芯拉制出了定向葉片,并進行了脫芯 試驗,型芯脫出性能良好。 針對氧化鋁基陶瓷型芯不易燒結、脫芯困難的問題,采用電熔剛玉粉為型芯基體材 料,添加鋯英粉為礦化劑,研究了不同終燒溫度下氧化鋁基陶瓷型芯室溫和高溫性能。結合 型芯物相組成和斷口形貌觀測結果,分析了高溫燒結過程中莫來石的形成機理,確定了型芯 的適宜終燒溫度為1 420 ℃。采用制備的氧化鋁基陶瓷型芯拉制出了定向葉片,并進行了脫芯 試驗,型芯脫出性能良好。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電熔莫來石含量對硅基陶瓷型芯性能的影響 ? 李寒松 ,玄偉東 ,潘文軒 ,任興孚 ,任忠鳴 以石英玻璃粉為基體,電熔莫來石為礦化劑,石蠟為增塑劑,通過熱壓注法制備硅基 陶瓷型芯,研究了電熔莫來石添加量對硅基陶瓷型芯綜合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隨著 電熔莫來石含量的增加,樣品的室溫抗彎強度、高溫抗彎強度、高溫撓度逐漸降低,收縮率 隨電熔莫來石含量的增加先減小后增大,顯氣孔率隨電熔莫來石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 當電熔莫來石的添加量為10%時,型芯樣品的綜合性能,其收縮率為0.83%,顯氣孔率為 31.49%,體積密度為1.50 g/cm 3 ,室溫抗彎強度為12.28 MPa,高溫強度為18.17 MPa,高溫撓 度為0.95 mm。 以石英玻璃粉為基體,電熔莫來石為礦化劑,石蠟為增塑劑,通過熱壓注法制備硅基 陶瓷型芯,研究了電熔莫來石添加量對硅基陶瓷型芯綜合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隨著 電熔莫來石含量的增加,樣品的室溫抗彎強度、高溫抗彎強度、高溫撓度逐漸降低,收縮率 隨電熔莫來石含量的增加先減小后增大,顯氣孔率隨電熔莫來石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 當電熔莫來石的添加量為10%時,型芯樣品的綜合性能,其收縮率為0.83%,顯氣孔率為 31.49%,體積密度為1.50 g/cm 3 ,室溫抗彎強度為12.28 MPa,高溫強度為18.17 MPa,高溫撓 度為0.95 mm。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工藝技術 雙金屬鑄焊復合輥套的制備工藝 ? 王 迪,榮守范,李丹丹,焦仁寶,李洪波,王俊發 介紹了一種低合金鋼套筒與高鉻鑄鐵工作層復合的雙金屬鑄焊工藝。該工藝是在鑄造 好的套筒上堆焊一層熔點低于工作層的金屬,通過電磁感應線圈的預熱和澆注工作層金屬液 時的加熱,以堆焊層為中間材質的過渡方式,將套筒與工作層均勻地復合在一起。結合Fe- Cr-C 三元系液相線相圖確定堆焊層成分,并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對堆焊工藝參數進行優化。 通過COMSOL Multiphysics軟件模擬不同預熱溫度時套筒的應力分布云圖和感應加熱溫度場 分布,對套筒的預熱溫度及預熱時間進行選擇。當工作層澆注溫度1 440 ℃,套筒預熱溫度 900 ℃,感應加熱時間60 s時,成功制備出熔合層均勻、無夾雜缺陷的鑄焊復合輥套,驗證了 該工藝方法的可行性。 介紹了一種低合金鋼套筒與高鉻鑄鐵工作層復合的雙金屬鑄焊工藝。該工藝是在鑄造 好的套筒上堆焊一層熔點低于工作層的金屬,通過電磁感應線圈的預熱和澆注工作層金屬液 時的加熱,以堆焊層為中間材質的過渡方式,將套筒與工作層均勻地復合在一起。結合Fe- Cr-C 三元系液相線相圖確定堆焊層成分,并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對堆焊工藝參數進行優化。 通過COMSOL Multiphysics軟件模擬不同預熱溫度時套筒的應力分布云圖和感應加熱溫度場 分布,對套筒的預熱溫度及預熱時間進行選擇。當工作層澆注溫度1 440 ℃,套筒預熱溫度 900 ℃,感應加熱時間60 s時,成功制備出熔合層均勻、無夾雜缺陷的鑄焊復合輥套,驗證了 該工藝方法的可行性。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基于CAE分析的復雜殼體壓鑄模具設計 ? 賈志欣 ,王子平 ,李繼強 ,劉立君 ,霍慶文 分析了殼體壓鑄件的特點,應用鑄造模擬軟件ProCAST對流動充型、壓鑄模具熱平衡 和溫度場進行了分析,為該模具澆注系統、冷卻系統設計合理性提供了驗證。壓鑄實際生產 表明,該模具設計合理,壓鑄件質量高。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鑄造鋁合金車輪水冷模具的研究 ? 朱大智 為了增強鑄造鋁合金車輪模具的冷卻強度,通過調整模具冷卻結構,將冷卻介質由壓 縮空氣改為水,并借助模擬分析軟件對鑄造工藝進行改善研究。結果表明:水冷模具的冷卻 強度明顯優于風冷模具,可以加快車輪鑄件的凝固速率;使用水冷模具鑄造車輪鑄件可以提 高生產效率,增幅達25%;生產的鋁合金車輪微觀組織更加致密,性能強度更加卓越。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雙驅動重卡用鑄鋼橋殼的工藝設計與改進 ? 于大威 ,喬景忠 ,高海燕 ,高占勇 ,華連庚 ,李 爽 ,楊 清 ,王 旭 ,宮偉祥 雙驅動重卡用鑄鋼橋殼具有外形尺寸大、結構復雜、性能要求高的特點,導致其鑄造 工藝設計難度大和試制成本高的問題。為了降低產品試制成本,利用三維造型軟件(Pro/E) 和鑄造仿真模擬軟件(華鑄CAE)對該產品進行了鑄造工藝可行性分析。首次試制表明,數 字化模擬與工業生產具有高的吻合度,避免了工藝設計中過度依賴技術人員經驗的問題。針 對工業生產過程中各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鑄造缺陷問題進行了工藝優化,再次試制表明,首 次試制中暴露出來的缺陷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檢測結果表明,鑄件的性能完全達到了雙 驅動重卡用鑄鋼橋殼的技術條件要求。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過濾網在砂型鑄造過程中的應用研究 ? 任現偉 作為金屬液過濾技術,在砂型鑄造過程中應用過濾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工藝方法。過 濾網的使用能夠達到預防夾雜物等缺陷,為鑄件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為了提高金屬液凈化效果,在應用過濾網的過程中還需要很多進一步研究的地方。因此,本 研究從夾雜物的成因、濾網的凈化機制、過濾網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過濾網殘渣的危害 等方面展開,以期能為鑄造企業更合理應用過濾網技術提供借鑒。 作為金屬液過濾技術,在砂型鑄造過程中應用過濾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工藝方法。過 濾網的使用能夠達到預防夾雜物等缺陷,為鑄件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為了提高金屬液凈化效果,在應用過濾網的過程中還需要很多進一步研究的地方。因此,本 研究從夾雜物的成因、濾網的凈化機制、過濾網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過濾網殘渣的危害 等方面展開,以期能為鑄造企業更合理應用過濾網技術提供借鑒。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